入静和入世

杰拉斯 杰拉斯 | 时间:2013-04-08, Mon | 24,037 views
心路历程 

本文受Paul Graham的Maker’s Schedule, Manager’s Schedule启发而作,建议大家有空去读一下。

来源:王建硕

人有两种思考状态,我将一种称为入境,另一种称为入世。

入静

程序员和作家需要的是一种入静的状态。他们需要整段的,不被打扰的时间才可以工作。一个下午三点钟的会议,哪怕仅仅持续15分钟,一个下午就会因此废了。问题不是会议占据的时间,关键问题是会议把一个下午分成了两块,让每块都不够大,都不足以入静。因为对于下午废掉的担心,上午的工作也受到影响,不太敢开始解决真正困难的问题。所以整天都在一种心神不宁的状态。

人的大脑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。那是非常精密的,需要我们细心体会的工作状态。一个典型的程序员的一天是这样的:

早上想到今天有一整天的整块时间,能够躲在一个不受打扰的地方开始写代码,想想就是件高兴的事情。然后开始打开代码,开始看,开始象电脑一样处理,慢慢的,世界安静了,问题浮现了,头脑里的问号产生了。怎么解决呢?怎么解决呢?怎么解决呢?。。。。开始思考了。开始发呆了。。。开始写点东西,跑一跑,又引入了一个新的问号。。。这就是入静的状态。

在足够长的思考这件事情的空余,或许要上一下厕所,在路上遇到同时打招呼,但脑子还在那个状态,打招呼的是谁不记得了,也不想去注意,以免思路被打乱。然后回到座位上,脑子里其实彻底没有去过厕所的记忆,而继续思考。。。中午吃饭的时候,如果一个人最好,接着在那个状态里。。。或者随便聊点轻松的话题,并没有大碍,只要不是动脑筋的东西。这样下午可以相对容易的回到短暂离开的状态。因为我们的明意识在放松,潜意识其实还在连续的工作。

这种入境的状态就像睡觉。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进入状态。我想大家都能理解凌晨三点的一个电话对于睡眠意味着什么吧。

在会多的公司,程序员会自己觉得效率特低,归罪于会多,其实不是会多,而是打断。

入世

还有另外一种人,姑且叫做入世的人。他们的时间是按小时划分的,每个小时总要换一个会,在哪里和谁开会不重要,重要的是过一个小时一定有会。如果在两个会之间空出来一个小时,这一个小时反而是浪费时间,一定要想办法填满。找谁聊聊呢?给谁打个电话呢?旅游者是这种工作方式的极致表现。到一个地方仅有的几十个小时,一定要用活动填满,每一个小时一定要换一个地方,才能够不辜负大老远来一趟。经理,商人,投资人,甚至服务员都是这种状态。很难想象一个卖菜的不和人打交道而仅仅静思会有生计。一个证券交易员哪怕十分钟不和另外的人发生交易就会亏钱,商人必须不断的和人打交道,认识其他的商人,才能有足够的消息。经理们更多的是在协调资源,而不是创造新的东西,他们,需要用入世的方式工作。

两个处于入世状态的人很容易约会,甚至容易约一些没有特别目的的会,“好久不见了。聚聚?” “好呀,喝杯茶吧。”这种会议常常能产生意想不到的产出,主要原因是,切换思维状态,对于入世的人来说,成本太低了,而对于入静状态的人简直就是灾难。

入世和入静

我们其实都需要两种状态。读书就需要入静,需要相对长一点的时间。沟通就需要入世,需要高效的和人打交道。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状态。我们需要明了这种区别,不要在两种状态频繁切换。一个礼拜可以把会集中在一起,好让自己定期给自己些完全没有会的闭关时间,这样才会平衡。

最后,要给身边有程序员的同学们和经理们提个醒:请大家一定要理解程序员的工作状态,不要在一天的中间安排会议。当看到一个程序员冥思苦想的时候,不要过去打扰,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,一句友好的问候都是多余的。

[转载]【时光本无罪】与我十年长跑的女朋友就要嫁人了。

杰拉斯 杰拉斯 | 时间:2013-02-19, Tue | 19,758 views
心路历程 
昨天下午凌一尧给我发来一张照片,是一件婚纱,她问好不好看,我说还行。 她说“初五举办婚礼,和我们以前想象得一样,有鲜花拱门,有红地毯,有白婚纱黑礼服,就是没有你。” 我说“要不要我去凑个份子?” 她半天之后才回复说:“不用了。

(阅读全文…)

[人文积累]中国书函套语

杰拉斯 杰拉斯 | 时间:2013-02-04, Mon | 12,085 views
心路历程 

祝辞

[绥] 安好,平安。 例“祝颂时绥。”

[潭绥]  潭:水潭,意为既大且深。“潭绥”即为“大安”。“潭安”用同。 例“谨修短翰,恭候潭绥。”

[绮安] 绮:华美。美好的问安。例:“顺颂百福,并请绮安。”

[雅安] 雅:典雅,文雅,雅意。充满雅意地向别人问安。用同“绮安”。

[康吉] 健康,吉利。例:“此颂康吉。”“康安”、“康乐”、“康健”用同。

[近安] 近来都平安。“刻安”用同。例:“恭候赐教,并颂刻安。”

[健安] 健康,平安。例:“便时尚祈见示,敬颂健安。”“健吉”、“安康”、“安健”“安善”意同

[崇安] 崇:隆大,增长。“崇安”即为“大安”,并包含日日平安意。例:“专此恭请崇安。”“大安”用同。

[安祺] 平安,吉利。例:“专此布复,藉候安祺,并问令郎慧吉不一。”

[喜安] 喜气洋洋,平平安安。例:“弟极思趋贺,困于薄书,特寄不典之仪,聊表区区之意,并专贺喜安。”

[台安] 台:对别人尊称。“台安”即颂贵人安好。例:“谨举所知,以备参考,幸加亮察,复颂台安。”又例:“肃贺节喜,并颂台安。”

[禧安] 禧:幸福,吉祥。谓福祥而安好。例:“专此顺请大驾禧安,余不一。”

[时绥] 时下平安。时:接信时,眼下。绥:平安。例:“便时可惠赐书信,使知计划之进行。此布,即颂时绥。”同“近安”、“刻安”。

[褆安] 褆:平安,幸福。又作“褆福”。例:“专此敬颂褆安。”又例:“遐迩一体,中外褆福,不亦康乎!”

[履祺潭祉] 身体健康,大福大吉。例:“迩想足下履祺潭祉,时与维新。”

[褆躬纳福] 身体健康,福气日增。褆 :平安。躬:亲身,指身体。例:“比维足下褆躬纳福,履祺潭祉。”

[福躬安吉] 身体健康平安,幸福吉祥,例:“恭维福躬安吉,德履绥和。”

[动定罄宜] 外出、家居样样都安好。罄:尽,全都。宜:适宜。例:“顷复远劳芳讯,益念动定罄宜,多吉多福。”

[眠食佳胜] 饮食、睡眠都很好。例:“辰维眠食佳胜为祝。”“眠食常胜”、“眠食叶吉”、“眠养叶吉”、“眠食千祥”、“起居增祥”用同。

[崇祉缓和] 崇祉:福聚而增多。缓和:平安。例:“恭维崇祉缓和,清祺畅适。”

[鼎茵萃吉] 统指日常起居和身体大吉大祥。鼎:古代的饮器,酒杯;茵:坐垫;鼎茵:泛指日常生活。萃:汇集。例:“缅想鼎茵萃吉,知如鄙人之颂。”

[灵光岿然] 灵光:汉代殿名。语出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况复零落将尽,灵光岿然。”比喻知交死亡将尽,唯有自己还在,有如灵光殿一般岿然屹立。后多用以赞美别人身体健康。例:“披诵手教,敬审杖履无恙,灵光岿然,慰何如之。”“岿然独存”、“岿然鲁殿”用同。

[承并无恙] 托你们的福,身体健康无疾。例:“承并无恙,幸甚,幸甚!”

(阅读全文…)

[转载]大学生们,你的CEO也曾在教室中哭泣

杰拉斯 杰拉斯 | 时间:2013-01-26, Sat | 9,828 views
心路历程 

本来已经不想写了,因为年纪越大,越懒得动笔,不过看到各种各样的帖子之后,很想跟所谓的新人和非新人,写点东西,算是共勉吧。

对于刚参加工作的人,我最想说的一个词是煎熬,如果你有上进心或者有责任心的话,这个词,其实很形象,许多刚参加工作的人,可能最早碰到的感觉就如同煎熬一般,非常的不适应工作的状态,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,一进入工作中,就一点也没有这种感觉,因为他们不在乎,什么事情都无所谓,自然也就不会有煎熬的感觉。

我自己参加工作的时候,煎熬两个词对于我而言似乎经常提起,刚参加工作的时候,我见人就在犹豫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们,生怕叫错了称呼,给人印象不好,每天第一个到单位,拖地扫厕所,碰到什么事情,第一个就去做,即使是这样,你还会得罪人,不时有人给你脸色看,你好心帮同事做点事情,做好了,还好,做不好,就什么责任都往你头上推,让你辩解也不是,不辩解也不是,然后就是繁重的生活压力,我自己02年来杭州,一个月工资是800不到点,每个月住在遥远的城北,每天要六点多上班,一起住的有四个人,每天我第一个走,回到房子的时候,最晚的就是我,所以虽然住一起,却根本见不到面。

这样的日子,我想不叫煎熬是很难的事情,我自己是中国最好的金融类学校毕业,当年毕业的同学基本上都进的是各个部委里,我在大学里,成绩说不上最好,也不能说差,如果不是万恶的911,粉碎了我们的梦想,按照当时的成绩,我可能会在大洋彼岸的某个学校里读书工作,不过一切都是如果,现实是残酷的,所以因为这种原因来到的杭州,更是让我对煎熬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那简直是种痛入骨髓的悲哀,于是我每天都想着解脱,想着离开。

那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类似的文章,文章里说,“相对于大学的精彩和辉煌,第一年的工作给我带来的只是痛苦、失败和孤独的煎熬,这一年的起初,我几乎已经对自己失去了信心,已经无法在去想象更多的东西,每天都在忍受工作之后与大学生活错位所带来的郁闷。”

终于有一次爆发了,我一个人什么都不顾及,离开了岗位,独自一个人跑回了北京,那是02年12月18日,到北京的时候,北京下了个大雪,我先回了趟学校,站在学校的操场上非常的恍惚,想到过去四年里在这里留下的所谓的一系列辉煌和精彩的过往,然后在想到现实的不如意,我在201(我曾经最喜欢去的一个自习室)哭的一塌糊涂,然后就离开了校园,这里已经没有我那么怀念的那些人和那些东西了。

(阅读全文…)

[转载]提高效率的秘诀 by Aaron Swartz

杰拉斯 杰拉斯 | 时间:2013-01-17, Thu | 9,216 views
心路历程 
译者按:Aaron Swartz是个传奇般的人物,他是一个网络奇才,也是一个资讯自由斗士。此前我对他一无所知,但早就受益于他的智慧。大学阶段,我很大一部分知识都来自于Google Reader,而RSS是他14岁跟别人共同创作的作品。自 2010年6月13日以来,我一共在Google Reader里阅读了 63,862 个条目。天妒英才,美国扭曲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司法体系更是将他逼上了绝路。在此,我把Aaron Swartz的这篇著名的《HOWTO: Be more productive》翻译成中文,向他致敬!

总是有人这样说:“把看电视的时间用于写小说,你早就完成一部大作了!”这确实让人很难反驳,因为把时间用在写书上无疑比看电视更好。然而,这个论调隐含这样一个假设:不同种类的时间是“可互换的”。你可以轻易用看电视的时间来写一部小说。但实际上,并非如此。

时间也是分三六九等的。如果在去地铁站的路上,我发现自己忘带笔记本了,那么就很难利用这段时间写几段小说。工作时,如果总是被打断的时候,你也很难集中精力有效利用时间。有时候,还有心理作用影响时间的质量:当我兴致不错时,就能积极、高效地工作;而身心俱疲时就只能去看电视了。

如果想提高效率,你就一定要遵循以下准则:首先,你必须充分利用每一类型的时间;其次,你得尽量让时间变成优质时间。

(阅读全文…)